《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大湾区数字化进程稳步推进,成绩喜人。香港向中央申请恢复与内地通关。湾区融合日益加强,粤港澳三地交流日益频繁。
目 录
一. 政策动向
-
-
广东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出炉
-
广东出台全国首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
-
深圳再获改革自主权 广东22条措施支持综改试点
-
深圳在全国率先全面应用标定地价 安居型商品房地价为市场地价三成
-
广州出台新措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共建共享
二. 基础设施
-
广东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
深圳打通前海对外交通要道
-
广东累计汇聚政务数据285亿条,首轮政务信息化能力和公共数据资源普查全面完成
-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深圳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三. 产业发展
-
大湾区13家法人银行首次对外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
广东银保监局: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
广州:重大项目“加速跑” 湾区引擎焕发新活力
-
广州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混行试点
-
深圳资本市场2020年成绩单:总市值破9万亿居全国第二,券商基金净利润同比大增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成深圳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任务
-
深圳写字楼空置率回落至26.4%,租金仍处下降通道
四. 科教创新
-
广州开发区专利质押融资5年增长16.66倍,开创知识产权证券化先河
-
广东中考改革“加速度”:“十四五”将增30万公办普高学位,职业教育迎发展机遇
五. 湾区融合
-
广东不断推动粤港澳三地青年交流
-
香港“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已收到逾1.8万个求职申请
-
香港面向内地高校香港学生推出就业信息平台
-
广州开展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
-
2020年度佛山市粤港澳大湾区个税补贴将启动网上申报
六. 民情民生
-
广东前5月工业投资增长近三成
-
中国城市老龄化盘点:35城老龄人口占比超1/4,深圳、东莞“最年轻”
-
深圳7月19日起试点小学生暑期托管
-
佛山各项存款余额破2万亿 成全国第三个获此成就地级市
-
大学毕业生逃离北上广深的趋势还在延续
七. 港澳动态
-
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部委商讨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
林郑月娥:医疗服务、创科发展和高等教育是香港优势所在
-
林郑月娥:已向中央提交报告,希望可以逐步有序恢复与内地通关
-
团结香港基金:港府解决土地问题应摆脱“中环视角” ,在新界打造新CBD
-
香港拟建学校专门提供内地课程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点 评
大湾区数字化进程稳步推进,成绩喜人。上周,《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未来五年,广东将以深化数字政府改革为契机,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实现“三网融合”。广东印发《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创新提出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据悉,这是全国首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文件。广东首轮政务信息化能力和公共数据资源普查全面完成,截至2021年6月底,累计汇聚政务数据285亿条。7月11日的央视《新闻联播》用了近3分钟的篇幅,聚焦深圳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成绩。深圳以数字政府为牵引,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实现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率先”。
随着香港社会秩序走向稳定和逐步走出新冠疫情阴霾,香港正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上周,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部委商讨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已向中央提交报告,希望可以逐步有序恢复与内地通关。团结香港基金发布研究报告建议港府解决土地问题应摆脱“中环视角” ,在新界打造新CBD,把握港深两地合作机会。香港教育局发布公告称,将在天水围成立一所提供内地课程的非营利私立学校,以满足“港漂”需求。
湾区融合日益加强,粤港澳三地青年交流日益频繁。一年来,广东共青团依托“青年同心圆计划”,累计开展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项目117个,覆盖超3.6万人次。香港特区政府表示,截至6月30日,在“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下,已有377间企业提供2887个职位空缺,相关企业已接获超过1.8万个求职申请。香港面向内地高校香港学生推出就业信息平台,以更好地为在内地修读大学的香港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支援。《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共建共享。广州开展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2020年度佛山市粤港澳大湾区个税补贴将于7月15日开始在“佛山扶持通”平台受理申报。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相信随着粤港澳三地交流合作的不断推进,不仅将促进湾区经济蓬勃发展,三地居民在合作的过程中文化认同和心灵相通也将进一步提升。
详 细 内 容
一. 政策动向
广东数字政府“十四五”规划出炉
7月14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未来五年,广东将以深化数字政府改革为契机,优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强化政府运行“一网协同”,实现“三网融合”。同时,将数据作为创新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出台全国首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
7月11日,广东印发《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创新提出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据悉,这是全国首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文件。
《行动方案》明确了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五大类主要任务。一是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二是激发社会数据资源活力。三是加强数据资源汇聚融合与创新应用。四是促进数据交易流通。五是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深圳再获改革自主权 广东22条措施支持综改试点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实施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发布。
《若干措施》从六个方面提出了22项支持事项,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授权类,包括广东省主动下放的口岸出入境证件签发、类金融机构设立等省级权限等;二是不涉及授权、省层面可以创造条件给予支持的事项,包括深圳要求探索的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制度改革等;三是支持深圳先行先试的事项,如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等。
深圳在全国率先全面应用标定地价 安居型商品房地价为市场地价三成
深圳成为全国率先全面应用标定地价的城市。近日,深圳标定地价及配套地价测算规则形成了最终成果,并经深圳市政府批准,正式印发。这也标志着深圳建立了以标定地价为核心的“一套市场地价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利用存量用地建设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对可售的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的地价分别按市场地价的30%和40%确定。
标定地价是指政府为管理需要确定的,标准宗地在现状开发利用、正常市场条件、法定最高使用年期或政策规定年期下,某一估价期日的土地权利价格。目前,《规则》对包括统一地价管理体系、降低实体经济用地成本、保障民生领域发展等七大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解释。
广州出台新措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共建共享
《广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日前获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当中提出的十大任务、36项具体措施,将助力推进广州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措施》提出的十大任务,包括打造文化和旅游特色品牌、推进文化和旅游新业态发展、促进“大文旅”融合发展、加大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强文化和旅游装备制造业、壮大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共建共享、加强文化和旅游国际交流合作、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环境。
二. 基础设施
广东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大丰华高速一期迎来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164根桩基全部完成浇筑,梅龙高铁全线隧道超八成进洞开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开工……2021年刚过半,广东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已是捷报频传。
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今年前5月,广东交通运输经济延续良好运行势头,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11.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47.1%。公路水路货运量、港口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反映经济社会复苏步伐稳中有进,交通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为全年投资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圳打通前海对外交通要道
7月9日,深圳两大重磅交通民生项目——沙河西路高新南九道—茶光路段改造工程和南坪快速路二期全面建成通车,前者为南山组团南北向交通走廊“提速”,后者打通前海对外交通要道。两大项目进一步完善深圳市横向的路网结构,让市民出行更加便利高效,助力大湾区互联互通。
广东累计汇聚政务数据285亿条,首轮政务信息化能力和公共数据资源普查全面完成
针对全省政务信息化能力和公共数据资源情况不够清晰,各地、各部门系统台账不全、数据家底不清、数据基准性不高、数据碎片化等问题,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于2020年10月起,组织全省56个省有关单位和21个地市同步启动政务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资源普查工作。
经系统梳理统计,截至2021年6月底,全省发布信息系统11052个、数据资源目录56794类、数据需求2672单。其中,政务信息系统方面,省级单位发布信息系统1511个,21个地市发布信息系统9541个;公共数据资源方面,全省累计发布可共享资源目录55154类,累计汇聚政务数据285亿条,发布通用数据接口服务3104个,为585个业务系统提供了近200亿次数据查询服务;数据需求清单方面,自普查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通过普查系统新增提出了2672单数据共享需求,数据需求满足率为99.98%。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深圳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在今年发布的全国32个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在全国率先推出“秒批”改革……近年来,深圳以数字政府为牵引,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实现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率先”。
7月11日晚,央视《新闻联播》用了将近3分钟的篇幅,聚焦深圳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成绩。节目中称,深圳紧抓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历史机遇,发挥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势,以数字政府为牵引,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更智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 产业发展
大湾区13家法人银行首次对外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7月14日,记者在广州分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经过五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大湾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珠海华润银行、珠海农商行、博罗农商行、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中山农商行、江门农商行、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四会农商行、德庆农商行等13家试点机构均已提交高质量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通过“粤信融”平台挂网发布,这是国内首个由区域统一组织、集中公开展示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
广东银保监局: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7%
7月12日,广东银保监局透露,截至6月末,广东(不含深圳)银行业总资产20.3万亿元,同比增长9.7%,较年初增加4566.6亿元,同比多增1503.8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在资产中占比66.4%,占比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据初步统计,辖区保险业总资产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4%,原保险保费收入2544亿元,同比增长3.0%。
广州:重大项目“加速跑” 湾区引擎焕发新活力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广州一路高歌猛进,重大项目建设势如破竹。今年,广州重点建设正式项目共666个,年度计划投资3417亿元。上半年,全市重大项目新开工、竣工、签约项目达1007个,总投资1.4万亿元。其中,一大批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项目在广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广州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混行试点
7月14日,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之“自动驾驶混行试点”活动在琶洲举行,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宣布广州正式启动自动驾驶混行试点。
会上,《关于逐步分区域先行先试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政策的意见》《在不同混行环境下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的工作方案》两个政策文件正式发布,为自动驾驶混行试点提供政策方案指导。
据了解,广州将分阶段稳步推进自动驾驶混行试点,到2025年完成不同混行环境比例、车路协同不同参与度以及多种新型出行服务的多维度、综合性、大规模城市交通试验。
深圳资本市场2020年成绩单:总市值破9万亿居全国第二,券商基金净利润同比大增
近日,深圳证监局发布2020年资本市场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辖区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33家,居全国第六位;上市公司总市值 91183.13亿元,居全国第二位。
除了上市公司以外,监管年报还对去年辖区内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发展情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举措和日常监管活动作了年度总结。
受益于去年A股市场交投火热,深圳辖区内的券商、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均录得大幅增长,其中券商净利润同比增31%,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比增70%。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成深圳经济发展重要战略任务
7月9日,深圳市政协举行了首场“一起来商量”市领导与委员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市长覃伟中应邀前来,与委员们面对面“商量”的主题,正是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城市。7月13日,深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非梦做客“898民心桥”节目,谈的话题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让深圳更精彩”。
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具体包括: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消费基础设施水平、深度拓展国内消费市场和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促内需”,即促进本地市民的消费,二是“扩外需”,吸引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消费者。相对应的,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至少可以从消费人群和消费场景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充分释放内需潜力,同时也以新供给、新场景增强对外的吸引力。
深圳写字楼空置率回落至26.4%,租金仍处下降通道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全市平均空置率环比及同比均下降1.6个百分点,至26.4%,回归至疫情发生初期的水平,供过于求状况有所缓解。受到深圳写字楼供应有限叠加需求增长,各子市场空置率同步环比下降,其中,核心商务区和新兴商务区平均空置率分别环比下降1.5和2.2个百分点。
写字楼空置率小幅下降是由于本季度的供应量也走低,2021年第二季度全市仅一个项目竣工入市。上半年,深圳新增写字楼面积累计44.1万平方米,其中76.2%来自南山区。
四. 科教创新
广州开发区专利质押融资5年增长16.66倍,开创知识产权证券化先河
7月13日,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五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举办,现场发布该区知识产权综合改革五周年成效及全国、全省首创清单和“百大专利”榜单。
作为获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唯一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域,中新广州知识城深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田,先行先试、大胆实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2019年底,经第三方机构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模拟测评,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指标排名全国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黄埔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五年来,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年专利申请量由1.39万件提高到3.52万件,增长1.54倍;年专利授权量由6700多件提高到2.26万件,增长2.33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由1.48亿元提高到26.13亿元,增长16.66倍。全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由9家到74家,增长7.22倍。
广东中考改革“加速度”:“十四五”将增30万公办普高学位,职业教育迎发展机遇
7月10日,2021年广州中考正式开考。今年,广州中考备受关注,原因不仅是因为疫情导致中考延期举行,更在于今年广州中考迎来改革之年,从考试内容到招录机制都有不少变化。
作为中考改革的试点城市,广州是全省新一轮中考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广州全市共有中考考生90544人,普通高中计划共56157个,中职计划共40894个,“普职比例”大体相当。从全省看,深圳、汕头等改革试点地区也均实现了“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格局。
五. 湾区融合
广东不断推动粤港澳三地青年交流
在广东,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推进,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愈发频繁,三地青年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一年来,广东共青团依托“青年同心圆计划”,累计开展粤港澳青年交流合作项目117个,覆盖超3.6万人次。“越来越多港澳青年逐梦湾区,亲身感受大湾区的活力和热情。”香港青年罗伟特表示。
香港“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已收到逾1.8万个求职申请
香港特区政府最新表示,截至6月30日,在“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下,已有377间企业提供2887个职位空缺。特区政府劳工处根据网络招聘和问卷调查的情况推算,相关企业已接获超过1.8万个求职申请。
13日,特区立法会在网站上登出了有关“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进展情况的文件。这份文件由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创新及科技局和劳工处一同提交。根据这份文件,为协助毕业生尽快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特区政府特别安排毕业生乘坐专车,集体前往深圳进行集中隔离,首批毕业生已经于7月12日出发。
香港面向内地高校香港学生推出就业信息平台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委托中国教育留学交流(香港)中心推出“内地高校香港学生实习就业信息平台”,以更好地为在内地修读大学的香港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支援。平台功能包括信息发布、职位搜索器、就业指南、经验分享及辅导信息。其中,“信息发布”功能提供两地与实习就业相关的政策和新闻、讲座预告及活动回顾等信息。“职位搜索器”功能可帮助寻找合适的职位空缺,如符合聘用要求可直接向招聘雇主递交职位申请。“就业指南”提供在内地及香港工作的相关信息。“经验分享”内有学生实习就业的经验分享。“辅导信息”提供与进修及实习就业相关的参考资料。
广州开展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
高品质开展约71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广州将重新树立最南端海陆门户的城市形象。7月12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发布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公告。
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地处南沙南端万顷沙区域,是南沙当前着力打造的广深双城深化合作的桥头堡。此前南沙提出打造一条贯穿全区的广深产业要素流通轴,此次开展的国际竞赛提出设计的约71平方公里,往南的临界线是深中通道。
2020年度佛山市粤港澳大湾区个税补贴将启动网上申报
2020年度佛山市粤港澳大湾区个税补贴将于7月15日开始在“佛山扶持通”平台受理申报,申报受理时间截止到8月31日。
此前,佛山市财政局、佛山市科技局、佛山市人社局、国税总局佛山市税务局联合印发了《佛山市关于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对在佛山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佛山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六. 民情民生
广东前5月工业投资增长近三成
今年1—5月,全省产业工程完成投资1201亿元,完成进度为53.3%,占全部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31%。新一代信息技术、钢铁石化、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980亿元。其中,1—5月单个项目完成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20个,有力拉动全省工业投资增长。
“瞄准第二个百年目标,广东要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不断增强创新动力,让新兴产业做强做大,传统产业持续升级,让经济更有活力和竞争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对广东产业集群的发展很有信心。
中国城市老龄化盘点:35城老龄人口占比超1/4,深圳、东莞“最年轻”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后发现,已经有356个城市(包括直辖市)发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涉及人口年龄结构的数据。其中,最“年轻”的城市一共有20个,这些城市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不超过10%。其中,深圳以5.36%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东莞紧随其后,60岁以上老年人口也仅有5.47%。
深圳7月19日起试点小学生暑期托管
暑假临近,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我市决定开展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于日前发布。
《通知》表示,全市10个区(不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优选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协同其他部门优选社区或其他机构),试点开展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具体开放学校数量和布点,由各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佛山各项存款余额破2万亿 成全国第三个获此成就地级市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佛山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05万亿元。佛山成为广东省首个存款突破2万亿元的地级市,也是继苏州、无锡后全国第3个存款突破2万亿元的非省会地级市。
其中,佛山住户存款已突破1万亿。到今年6月末,佛山住户存款余额为10055亿元,同比增长10.25%。同期佛山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达7327亿元,同比增长11%。目前,佛山各项存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以来,佛山本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87%,上半年存款增加1385亿元。
大学毕业生逃离北上广深的趋势还在延续
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下称《报告》)指出,2020届本科生在北上广深4座一线城市的就业比例为17%,比2019届下降了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15座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比例为27%,比2019届上升了1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在“留人”上不敌新一线城市。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工作五年后有三成以上选择离开,2014届、2015届本科生离开的比例均为33%。这明显高于新一线城市,在新一线城市,2014届本科生离开的比例为26%、2015届则为24%。
最新的统计显示,杭州、苏州在一些指标上已经超过了部分一线城市,有望跻身本科毕业生就业首选地。
七. 港澳动态
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部委商讨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通过视频形式,举行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会议回顾了特区政府过去一年在推动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进展,讨论香港如何继续善用“一国两制”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达至贡献国家所需和促进香港发展的目标。
林郑月娥:医疗服务、创科发展和高等教育是香港优势所在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在参观香港中文大学医院时表示,医疗服务、创科发展和高等教育都是香港的竞争优势所在。
中大医院今年初投入使用,以智慧医院为定位。在医护流程和医院运作中运用创新科技,包括推行自动化配药系统及采用单一剂量配药模式为住院病人配药;全面无纸化电子病历记录;以实时数据支援诊治流程;应用物联网建立管理系统;在病床增设资讯屏幕,用作上网、远程视像探访、远程医疗等。
林郑月娥:已向中央提交报告,希望可以逐步有序恢复与内地通关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就着反映商界及市民希望早日与内地恢复通关,已向中央提交报告,希望可以逐步有序恢复通关。她表示,不会轻易放弃严守的防疫态度,不会像外国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
林郑月娥指出,通关可以先按配额进行,例如有助促进商务经济发展或有切身需要的市民通关。她认为,不是一定要有硬指标,要连续多少日清零才可商讨,但需要有能力提升的证明。香港经历10多个月的疫情,可看到香港在检测、追踪、检疫方面都有提升,希望可争取中央从能力提升、个案稳定下,考虑民生经济需要,给予一个正面指导,例如何时通关、人数如何等。
团结香港基金:港府解决土地问题应摆脱“中环视角” ,在新界打造新CBD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郑李锦芬7月8日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在香港土地规划上,应当摆脱惯有的“中环视角”,不要再将新界视作香港的外围边陲地带,而是应当令新界把握一河之隔的急速发展机会。
团结香港基金基于香港特区政府现有的新界规划蓝图,当中包括洪水桥新发展区、新界北发展区及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等,提出推动新界大规模城镇化,透过基建连接政府已规划的新发展区及基金会额外建议的9个潜在发展区,分别形成“文化及科技走廊”、“现代物流与商业圈”、“乐活与休憩空间”三大主题区域。
香港拟建学校专门提供内地课程
7月15日,香港教育局发布公告称,将在天水围成立一所提供内地课程的非营利私立学校,目前邀请社会团体对该学校表达意向及申请,意向表达截止日期为2021年9月30日。
有专家认为,香港教育局可以考虑先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学校,尤其是广州与香港的教育机构共同开办内地课程的学校。有调查显示,九成受访“港漂”愿让子女入读内地机构兴办学校,以获取符合自身理念的教育。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