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港澳人才就業創業服務平臺
個人登入
公司登入
繁體
繁體
简体
公司註冊 個人註冊
从地理中心到人才创业热土,大湾区中的中山如何抢占C位?
日期:2021-11-17     浏览:3,641次

央广网中山11月15日消息(记者 夏燕)“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水陆交通都很方便。”一年多前,香港科技大学博士陈嘉伦将广东中山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并把中山的首字母“Z”“S”融入公司logo,期望自己的事业能在这里开花结果。(相关报道:与燕窝的不解之缘,香港博士后陈嘉伦的创业经)

和陈嘉伦一样,近年来不少海内外人才都是奔着中山独特的区位优势而来。随着深中通道2024年即将通车,湾区一体化的进程将明显加快。中山的区位优势如何转为经济优势?又将靠什么聚集更多的海内外人才来此创新创业?

11月13日,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到火炬开发区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中山留创园”),调研园区建设和创业企业及团队发展情况。

对“大湾区时代下的中山”而言,不仅要练好“内功”,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业环境,更亟需与周边地区加快融合,奏响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协奏曲”。

一面旗帜

成立于2004年的中山留创园,是中山市唯一一家具备“双国字号”的孵化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迄今共引进企业344家、海外高层次人才424人,不少当地的“明星企业”正是从这里成长起来的。

郭文海在康方生物调研。(央广网发 中山市宣 供图)

2012年,有着20余年从业经历的海归女博士夏瑜携手另外3位海归博士,在中山创立了康方生物有限公司(简称“康方生物”)。

十年间,康方生物从2000万元的天使投资起家,到2020年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再到今年上半年市场估值已达500亿元港币,已成为国内极少数能完全自主研发抗体新药的公司之一,实施了多个全球及国内首创的抗体新药项目。

谈及为当初何选择中山,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夏瑜曾用六个字概括——天时、地利、人和。在她看来,当时园区对高层次人才团队和项目求贤若渴,给出不少优惠条件帮助创业,这是“天时”;中山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这是“地利”。

同样从留创园成长起来的,还有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光电”)。自2005年在中山创业以来,已形成了集光电产品设计开发、超精密加工及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完整业务体系,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走在中国光学镜头制造行业的前列,高倍高清变焦摄像机镜头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

“两家企业都是从中山留创园创业,一路快速成长起来的标杆企业,充分证明这里是一片适宜创业的热土。”在调研过程中,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表示,希望两家企业作为留学人员在中山创业的一面旗帜,发挥龙头带动效应,打造高水平生物医药和光电产业集群。“党委政府将全力做好服务,支持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除了这两家龙头企业,在中山留创园还活跃着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如打破国外垄断、深耕细胞培养基领域的康晟生物,为卫星、雷达“找”误差的香山微波等。

湾区一体化

虽然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但长期以来中山缺少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尤其是面对周边地区的竞争,当初“一镇一特色”的传统经济模式,在数字经济时代显露疲态。

大湾区的交通主动脉——深中通道,被认为是中山未来崛起的最大机遇,然而区域一体化是把“双刃剑”,对一座城市的承接力和竞争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其中,人才尤其是包括港澳在内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郭文海与园区部分创业企业代表座谈交流。(央广网发 中山市宣 供图)

在周末召开的这场特殊的座谈会上,15位海归(海外)高层次人才结合各自的创业历程,从支持海归(海外)人才创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初创企业金融支持、营造宽松创业氛围、培育产业适用型高技能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对此,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也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在他看来,当前中山正面临“双区”和深中通道建设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与大湾区港深、广佛、澳珠三大极点一体化融合发展、同城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希望大家把握机遇、扎根中山做大做强;同时,进一步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留学人员到中山创业。”

他还要求,中山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深入对标学习深圳、香港等周边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人才政策、创业环境等,加快与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一体化融合发展格局。

其中,在引才方面,一个“最”字显得尤为突出。

郭文海提出,要以大湾区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的政策,吸引更多留学人员扎根中山创业发展,打造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一流留创园。据悉,政策范围涵盖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创业基金等各领域。

对于已在中山创业的留学人员,他提出了四个“多”,即多一些爱护、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包容,营造“鼓励创新、容许失败”的宽松创业氛围。

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视角,中山要修炼的不仅是“内功”,还有“协同”能力。

“要尽快出规划、出政策,加强与以色列等国际科研人才的协同创新,吸引港澳台地区青年人才到中山创业,着力打造国际科技人才创业产业园、港澳台青年创业产业园,推动中山成为海内外人才的创业热土。”郭文海强调。

来源:央广网